习与福建的文化情缘

时间: 2024-03-18 12:55:54 |   作者: 开云体育官方入口

  “要推动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2021年春,习考察福建期间,在朱熹园指出,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早在福建工作期间,习就对福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以及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倾注了巨大心力。习在闽山闽水的“文化足迹”,刻印着他与福建的文化情缘,也见证着福建的璀璨文明。

  位于福州市中心的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存完整,是中国都市为数不多的“里坊制度活化石”。

  这里走出了林则徐、严复、沈葆桢、陈宝琛、林觉民、冰心等灿若繁星的风流人物,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坐落于三坊七巷北隅的林觉民故居即将“一拆了之”的紧急关头,福州市一位政协委员写信给新任市委书记习。习同志听闻这一消息,立刻要求暂缓拆迁。时隔半年,故居修缮工程悄然动工。

  从拆到修,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城市开发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冲突之间,考验的是历史远见。

  自林觉民故居面临拆迁至今,30多年过去了,从“保下来”到“活起来”,千年古厝焕发新的生机。

  2021年3月24日下午,习在福建考察期间到访三坊七巷。的到访,沸腾了古老街巷。

  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习在福建考察。这是24日下午,习在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考察时,向游客和市民招手致意。新华社发

  “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福州是近代中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严复的故乡。习在福建及福州工作期间,十分重视严复思想的研究和弘扬。

  1993年至2001年,福州及福建先后5次召开严复学术研讨会,习十分重视,关心会议筹备情况、出席大会发表讲话、会见专家学者和严复后裔、为论文集撰写序言……

  1997年12月,福建省严复学术研究会主办了“严复与中国近代化”学术研讨会。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为研讨会题词:严谨治学,首倡变革。追求真理,爱国兴邦。

  时隔20多年,位于三坊七巷郎官巷20号严复故居的墙上,当年的题词仍旧清晰有力。

  2021年3月24日下午,正在福州考察的习沿郎官巷,步入严复故居。国殇民难,“震旦方沉陆,何年得解悬”“读史数行泪,看天万古心”,一行行泣血之作,凝思着、感叹着。

  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习在福建考察。这是24日下午,习在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参观严复故居。新华社发

  “这几个字还在这儿。”习指着墙上的两行字:“严谨治学,首倡变革。追求真理,爱国兴邦。”

  不足2平方公里的厦门鼓浪屿,在中国近代史上曾是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开风气之先的国际社区,完备的教育设施、中西融汇的教育理念让鼓浪屿上名人辈出……

  这颗闪亮的海上明珠,曾一度蒙尘:自然景观遭到挤占、蚕食、侵吞和分割;人文景观加快衰退。

  1986年8月,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习牵头编制《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特别作了一个附件报告——《鼓浪屿的社会文化价值及其旅游开发利用》。

  此后,秉承着当年的战略规划,一系列法规措施应运而生、相继出台,严格保护着全岛931处历史风貌建筑和183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鼓浪屿正式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2017年7月8日,“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2个世界遗产项目(第36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欣闻鼓浪屿申遗成功,习作出重要指示:“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始于宋、盛于元明的福建德化白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输出商品,曾被意大利传教士马可波罗带回欧洲,享誉世界,被西方称为“中国白”。

  然而,近代以来,陶瓷作为德化县支柱产业,较长一段时间受困于“小、散、低”模式。

  2001年4月19日,时任福建省省长习深入德化县调研,为陶瓷业发展指明方向:“要紧紧抓住陶瓷这一支柱产业,结构调整要围绕特色来优化,并不断向工艺县发展。”

  不仅如此,习还对瓷文化寄予厚望。“他详细了解陶瓷烧制工艺流程及陶瓷成分材料,对每件作品的创意构想、表现形式都饶有兴趣地谈论,还提出了殷切期望:精美的瓷器做出来、摆出来,还要传出去。”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桂玉对习当年调研宏益陶瓷研究所的情景记忆犹新。

  “陶瓷伉俪”陈桂玉、柯宏荣的作品《鹭岛女神》与《祥云平安》,被作为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国礼。“世界陶瓷之都”德化持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乘着“一带一路”东风,“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推动“中国白”再出发。

  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有一座金字塔状孤峰,这便是万寿岩。上世纪90年代末,万寿岩出土大量远古人类制作的石器、人工石铺地面及哺乳动物化石。由此,人类在福建的活动历史被提前至距今约18.5万年。

  但与此同时,作为三明钢铁厂的石灰岩矿基地,用于开矿的炸药正不断蚕食万寿岩山体。

  1999年12月底,福建省文化厅向省政府提交了《关于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保护有关情况的紧急汇报》。

  进入21世纪的第一天,时任福建省代省长习同志在这份报告上作出批示:“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后代子孙,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

  万寿岩从开矿的炸药包下被抢救出来,并得以整体保护,20年后,这里是福建省唯一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万寿岩遗址获评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迅速跻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夷山,碧水丹山,人杰地灵,是朱子理学发祥地,在朱熹71年生命中,近50年都居住在武夷山。

  上世纪90年代,一个旨在更好保护包括朱子文化遗存在内武夷山水人文的设想逐渐形成共识——申报世界遗产。

  1999年12月1日,武夷山作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武夷山申遗成功,实现福建省世界遗产零的突破。1999年12月2日,时任代省长习致信祝贺,强调“武夷山申报‘世遗’成功……为我省填补了一项空白,巩固提高了福建旅游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地位和知名度”。

  习对武夷山“双世遗”始终记挂于心。15天后,他就来到南平调研。在南平市工作汇报会上,他称赞这是“了不起的成绩”,并强调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这个无形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它对于武夷山今后的旅游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叮嘱“这篇文章要好好做”。

  2021年3月22日,习来到福建考察,首日就来到了武夷山九曲溪畔的朱熹园,详细了解朱熹生平及理学研究等情况。

  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习在福建考察。这是22日下午,习在南平武夷山朱熹园考察时,向游客招手致意。新华社发

  20年后,鉴古知今,一路感慨于所见所闻,习表示:“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素材来源:《“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深有感情”——记“十四五”开局之际习赴福建考察调研》(《人民日报》2021年03月27日第01版)、 《在保护与传承中凝聚强大的前进定力——习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福建纪事》(《人民日报》2021年08月02日第01版)


金达雅陶瓷:一线品牌金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