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非遗传承人高瑞朝 上万刀雕刻让章丘木版年画“火出圈”
时间: 2024-06-04 15:27:49 | 作者: 开云体育官方入口
俗话说:“不贴年画儿,不算过年。”历经百年,起源于清代的章丘木版年画,到了高瑞朝这里,已经传承了四代人。从接续传承到融合创新,出生于1990年的他,用流畅的刀工与粗犷的线条,让这项非遗技艺历久弥新,生机勃勃。
章丘木版年画的制作流程大致包括木板的选材、制版、创稿、贴样、刻版、印刷等。创稿时,先确认选题,勾出墨线稿,再用浆糊反贴于木板上,使用卧刀和弯凿等工具,通过不同刀法进行刻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高瑞朝而言,制作章丘木版年画,一套趁手的刀具犹如战场上的兵器一般,不可或缺。自8岁起,他便开始练习磨刻刀。“我直接用刀刻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磨刀啊?”在那个懵懂的年纪,他心中曾有这样的疑惑,后来家里的老人告诉他,一把刀用的时间长了,就会变钝,如果不学会磨刀,还怎么雕刻?
在木板上雕刻出图案,称为刻版,是制作木版年画最为关键,也是最繁琐的一步。想刻出一块线条流畅的雕版,需要平心静气。“雕刻一块门神的版,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不能说刻一两下就烦了,要耐得住寂寞。”高瑞朝说,他刚开始学的时候,根本坐不住,但大人天天在家做年画,他耳濡目染,渐渐从陌生到熟悉,最后变成了兴趣。“我光练磨刀就练了一年多,其实这也是打磨心性的过程。”
最初学习刻版的时候,高瑞朝的双手伤痕累累。“看到这个地方了吗?这是刻刀划破手后木屑进去了,因为怕疼,不敢挑出来,就一直留在了肉里。当时手上到处是伤,旧伤未好又添新伤。”他伸出右手,手掌中的一丝黑线岁,高瑞朝已能独自制作木版年画了。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他出徒了。
玉不琢,不成器。木版年画亦是如此。一块普通的木板,若要变成精美的年画雕版,需要经过上万刀的雕琢。“光刻刀就数十把,像这把经常用的刻刀,就是我自己做的,这样才可以用着顺手。”高瑞朝拿出工具箱里的一把刻刀介绍称,雕刻刀法有发、衬、挑、复、剔等上百种,常用的有几十种,都需要不同的刀具来完成,而且刀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刀法可能不会经常用到,但一定要会。
在高瑞朝的工作室中,有一块清代的年画雕版,是祖上传下来的。岁月的痕迹划过雕版,仿佛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这块版时间久远,有些地方已经开裂,无法再制作年画了,但雕刻纹理依然清晰,摸上去依旧光滑。”他轻轻抚摸着这块百年前的雕版说,现在还保留着,不是因为它多值钱,而可以当作教材,学习其中的雕刻纹理。
一块木质雕版能保存百年而不腐,其中究竟有什么奥秘?这就要从选材说起,杜梨木、梨木、枣木、椴木、白桃木是制作木版年画经常用到的木材。“这些木材质地细腻,适合雕刻,经过特殊处理后,不易开裂和变形。”啥是特殊处理?高瑞朝故意卖了个关子,所谓特殊处理,实际上的意思就是蒸煮,这样便于行刀,虫不蛀,经久耐用。
百年前,高瑞朝的先人闯关东时到达天津,便与木版年画结缘,回到章丘,创作了独具特色的章丘木版年画。“章丘木版年画的特点是色彩艳丽,线条粗犷,表现性强。”他随手拿起一张年画,这张彩色的年画,就是用了套色的制作的过程,年画中每个部分单独制作雕版,通过多个雕版的色彩组合,最后形成套色年画。一幅套色年画,虽然最多只有5种颜色,但套色刻印流程包括看版、冲色、选纸、上料、摸版、擀纸、印刷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才能让一幅精美的年画跃然纸上。
“一块雕版的好坏,是否经久耐用,都是从图案的线条上体现。很多制作年画的老艺人,都是垂直刻刀,线条也是垂直的,这样刀锋不容易崩,但刻出来的线条容易损坏。我是侧着刻,虽然刀锋容易崩坏,但线条是斜的,上窄下宽,呈梯形,不容易损坏。”20多年的雕版经验,让高瑞朝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刀法,并且不断改良和创新。
作为一名年轻的“老”艺人,在哪里下刀,刻多深,如何发力,高瑞朝已形成了肌肉记忆。在他看来,雕一块版难,修一块版更难,“一旦刻坏了修复起来非常麻烦,不亚于重新雕刻,所以每一 刀都不能马虎。当然了,老手一般都不会刻坏,这也恰恰反映出背后所付出的努力与汗水。”
高瑞朝自幼受家族木版年画传承熏陶,后来游学各地,经过不断的创新与融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去年8月,他受邀参加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现场展示章丘木版年画的印制过程,民间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非遗魅力令观展人员叹服不已。“一张看似简单的年画,实际上传递了家乡文化的风采,能为游客们提供一种文化上的享受,这种机会实在太难得了。”高瑞朝脸上露出一丝骄傲。
通过这些年的研究创新,他开发了折扇、抱枕、背包等一系列木版年画文创产品,还开通抖音等直播平台账号,开展线上技艺展示和产品营销售卖,借力新媒体让章丘木版年画“火出圈”。
近年来,高瑞朝带着木版年画走进了社区、景区、校园,并在网上“非遗小课堂”宣传和传授章丘木版年画的制作流程与工艺,让更多人了解、喜欢这门手艺。他不断传承着章丘木版年画的非遗文化,希望可以让这种流传百年的民俗文化走入千家万户再放光彩。
说到传承,他颇有一番感触。“自古以来,中国的民间传统文化精髓讲究的是工匠精神。对我来说,工匠精神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传承,我不但要继承好父辈的手艺,更要把这门技艺发扬光大。”高瑞朝语气坚定地说,如果一个人用一生能做好一件事,那就非常了不起,他就想成为那样的人。(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王铮 王倩)
下一篇:5元理发 温暖从“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