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古董富商无偿献国3000余文物日常却舍不得吃1块钱的肉

时间: 2023-11-29 04:57:38 |   作者: 开云体育官方入口

  真正的学者最了不起的地方,是默默做了许多伟大的贡献,可生前却不因此出名。总有一些身影,于漫天风雪中为众人抱薪,于满地荆棘里为世人开路。他们是真正心怀天下,大义凛然、大爱无疆的人。这样的人值得岁月温柔以待,更可以让我们永远铭记与缅怀。

  1893年,孙瀛洲出生于河北冀县。作为贫苦家庭出身的孩子,他自然早早就踏上了四处谋生的路。1900年,孙瀛洲来到北京,在古玩铺同春永开始了他的学徒生涯。此后,他又先后在聚宝斋与铭记古玩铺任职。

  凭借着自己的聪明勤奋、胆大心细,孙瀛洲积累了丰富的文物知识,掌握了不少古玩行业的内里乾坤。这为他今后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1923年,孙瀛洲在北京开设了自己的古玩铺敦华斋。凡是由他经手的文物,孙瀛洲一定是仔仔细细地观察记录,认真甄别鉴定的。为深入研究明清时期的制瓷工艺,以辨别真品与赝品,他还常到景德镇亲自仿烧明清瓷器。

  由于为人诚实温和,出价合理,藏家都愿意与他做生意。他文物鉴定水平高超,备受同行的称赞与敬佩,可以可以称为我国近现代古陶瓷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这样日积月累下来,孙瀛洲收藏的古玩数量相当惊人。其种类也十分庞杂,除瓷器、青铜器之外,还有犀角杯、珐琅器等其他珍贵文物。

  孙瀛洲虽然是鼎鼎有名的古董富商,但日常生活却十分节俭。他与家人都衣着朴素,甚至连女儿的手套都是用袜筒改制的。孙家一日三餐也是只图饱腹,全家人一个星期只吃二两肉,连1块钱的肉都舍不得吃。就这样肉也必须切得极细,以便于可以多夹几块。

  孙瀛洲自己也很少在外就餐,出门办事也只在路边摊上随便吃点。对他来说,最大的奢侈是上饭馆吃一碗刀削面。可是就是这样抠门至极的人,为了收购明朝成化年间的斗彩三秋杯,毫不犹豫地将40根金条给了卖家。我们要知道,在当年的北平,一根金条就能买下一整个院子!

  抗援时期,孙瀛洲特地捐出一批珍贵文物进行义卖,所得款项全数捐给国家。他还将自己的两个儿子都派去西北,为了支援我国的边疆建设。

  1956年,孙瀛洲又陆续向故宫博物院捐赠了3000余件文物。其中瓷器的数量相当庞大,足有2000多件。这些瓷器从各朝代的各大名窑到明、清时期历代的景德镇御窑,基本无所不含。从门类上看,这批捐赠的文物也令人惊叹,多达十数种,估算出来也有200个亿了。孙瀛洲先生的义举,很好地丰富了我国故宫博物馆的馆藏。

  在孙瀛洲捐赠的国宝中,有25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价值非凡。如珍品明代成化斗彩三秋杯,有专家曾进行过估价:如果拿去拍卖,这一双三秋杯至少能拍出10亿美元的价钱。

  孙瀛洲的女儿孙文冬也曾说起这件事:父亲从来不和我们谈他的收藏。捐赠的时候我也不知情,只感觉家里变得热闹了,一个多月都有人在我家进进出出。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在进行登记造册的工作。直到最终捐赠的前一天晚上,父亲把全家人都叫到房间,我才第一次看到那对珍贵的三彩杯。

  1956年,孙瀛洲也受到故宫博物院邀请,专门前往从事古陶瓷的研究与鉴定工作。面对数以万计的馆内藏品,他尽心竭力,一丝不苟。他带领工作人员们,对故宫所有陶瓷藏品进行了重新鉴定与评估,并协助故宫抢救性收购了大批文物珍品。

  在鉴定组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孙瀛洲将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与提炼,从而撰写了《瓷器辨伪举例》、《成化官窑彩瓷的鉴定》等9篇论文,至今仍具备极其重大指导意义。

  在跟随孙瀛洲工作的研究馆馆员李辉柄看来,孙瀛洲先生创造的明、清瓷器的鉴别判定的方法和思路,可可以称为科学鉴定明、清瓷器的领航人之一。

  孙瀛洲身为德高望重的专家,却始终平易近人。对于后辈研究者,他始终倾囊相授,毫不藏私。据研究馆馆员叶佩兰介绍,孙瀛洲先生并不是坐而论道,而是在实践中指导学生探索和理解。整理藏品时,他就以现场的藏品为例进行指点,然后给时间让学生观察和讨论。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工作期间,孙瀛洲感到如鱼得水,十分惬意。他曾动情地说:我活到60多岁啦,没想到还能在博物馆里工作。我愿意把我这一点经验,都贡献给祖国的文化与馆藏事业。能为国家、为人民做些事,我觉得很快乐。

  孙瀛洲老先生桃李满天下,培养出了大批文物鉴定人才,其中就包括冯先铭、耿宝昌等古陶瓷鉴定大家。孙先生及其门下众多弟子,也是此领域的著名学术研究群体。他们的为人品格和研究水平,都令人敬佩无比。

  孙瀛洲先生这一路,走的漫长而又坚定:他从寂寂无名的小学徒走向小有名气的经营者,从经营者转为人脉宽广的收藏家,从收藏家成为享誉业内的鉴定专家,最终从文物鉴定专家变成世人叹服的文物捐赠大家。这不仅是孙瀛洲先生的一条艰辛成才路,更是孙老由小我成就大我的感人经历。

  在人类文化的传承历史长河中,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只是匆匆过客而已。历史文物不应该是独属于某个人的私人财产,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真正可以让我们引以为荣的,是在历史变迁的悠悠岁月里,我们大家可以成为这些文物的见证者与传承人。

  如今,我们不仅要追忆与缅怀先生的事迹,探讨与研究先生的学术思想;更应该弘扬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传递赤诚真挚的爱国情怀。


金达雅陶瓷:一线品牌金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