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的刀又断了老字号日子难熬都怪消费者给差评?

时间: 2024-02-07 21:46:00 |   作者: 五轴规格

  可能对一些老字号来说,差评即是消费者不懂他们。但如今真的该清醒一下了,老字号如果只剩下“老”,给消费者留下的印象只有倚老卖老、固步自封,美名也会被消耗殆尽,再好的金字招牌恐怕也要毁在这一代。

  张小泉又断了。3月26日,一位消费者发文称“给大家讲个笑话,张小泉的斩骨刀斩不了骨”,配图是从刀身处完全断裂的一把张小泉斩骨刀。

  如果不是这位消费者,估计一些厨房小白甚至都不知道,现在菜刀分类已经这么细致了。打开张小泉旗舰店,里面关于刀的分类十分细致,斩骨刀、切片刀、斩切刀......不同刀型更不可思议的是不同的材质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让人看了眼花缭乱。

  百年老字号确实是不一般。只是,如果斩骨刀斩骨即断,那这些略显花哨的分类就有点尴尬了。

  这已经不是张小泉第一次断刀了。与这次斩骨头不同,前两次消费者甚至只是拍了拍大蒜。

  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2月,消费者吐槽张小泉菜刀拍了一下大蒜居然就能断成两截。随后厂家回应称,菜刀是不是能够拍蒜需要看材质,硬度越大的菜刀越容易断。

  这个回应,不少网友的反应是:不如不回。菜刀顾名思义就是切菜,一粒大蒜都能让它“崩溃”,那要这菜刀有何用?

  而真正让张小泉在消费的人心中“下头”的断刀事件,要追溯到2022年7月。当时有网友向张小泉菜刀官方客服反映,自己用菜刀拍了大蒜,刀就断了,收到客服的回复是:刀不建议拍蒜。

  因为客服这一离谱的回应,有关“张小泉菜刀不能拍蒜”的话题阅读量直接破亿。热度是有了,但品牌并没有因此走上“黑红”也是红的道路。

  随后,张小泉总经理夏乾良曾经的言论也被扒出,更是给这个老字号来了一次火上浇油。在一次采访中他曾公开表示,中国人几十年的切菜都是错的,所有米其林厨师都不是那样切的。

  虽然随后夏乾良在微博回应称自己的言论是被误解,也向消费者做出了道歉,并发起了断刀退换货活动,但这些都不能抹去花了钱的人张小泉的品牌印象——你好像在教我做事?

  到了2023年1月,因为连续的断刀事件,张小泉的“菜刀不能拍蒜争议”甚至还上榜了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22年度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消费者协会认为,作为老字号传统品牌,张小泉在事件中的回应,实在是很难让我们消费者理解,警示企业要尊重消费者合法权益。

  正如消协批评的,菜刀拍蒜原本是最平常最基础的需求,在老字号张小泉这里却成了消费者操作不当,不懂产品使用。把刀具分门别类是为了给产品升级,可是眼看着张小泉似乎把路走窄了。

  张小泉这一举动属于对消费的人进行了错误的预判。不能拍蒜的菜刀其实就等于一个性价比极低的产品,从张小泉的客服到高管“被误解”的言论都能够准确的看出,这个老字号或许试图用究极细致的产品分类,来对消费的人进行“再教育”,促使他们为所谓的精致刀具买单。

  可这些不合乎逻辑的产品定位,不合时宜的高傲回应,都只会给这个百年老店雪上加霜。

  比如厉家菜,作为曾经的清宫宫廷府邸菜,很多人来到北京都想尝尝皇帝吃的家常菜到底是什么味道。然而2020年曾有微博大V发文吐槽,3000元一桌的套餐,上来之后个个像是黑暗料理,不仅没有网传的精致摆盘,而且味道也完全不尽如人意。

  曾参加过《最强大脑》的选手王昱珩表示:“这如果是米其林一星,那学校食堂也应该是二星起步了。”评论区也有曾经体验过厉家菜的网友认为,或许这些食物在清朝确实是好吃的,但现在可是2020年啊,人均快500元了,就不能改进一下菜品吗?

  最让人震惊的是,在一众真实体验过的消费者现身说法、给厉家菜自己的评价后,厉家菜工作人员做出的回应是“他们吃的是最低标准,那他要是觉得不值,我们也没有很好的方法。”

  非要翻译一下这句话,或许是,你们吃的那桌才3000,既然没点贵的,就别嫌难吃了。

  不过即便是这种带有极强攻击性的回应,也比曾经因为顾客反映两屉包子100元,而且还很难吃,就要报警抓人的狗不理包子“柔和”了不少。

  有时候真的很难理解,这些中华老字号究竟怎么了?靠这种态度,还能支撑它们走到下一个百年吗?

  有资料显示,目前中华老字号品牌有上千家,能线%的企业几乎都是原地踏步的状态,有些甚至慢慢的开始持续亏损。

  可能对一些老字号来说,差评即是消费者不懂他们。但如今真的该清醒一下了,老字号如果只剩下“老”,给消费者留下的印象只有倚老卖老、固步自封,美名也会被消耗殆尽,再好的金字招牌恐怕也要毁在这一代。

  庆幸的是,依然能够正常的看到在集体衰落的大背景下,有一些老字号品牌正在迈出融入时代的脚步。

  像大白兔奶糖,很多人的童年回忆,在近两年就不停在和服装、香氛、饮料等品牌联名合作。虽然当时热衷于吃大白兔奶糖的孩子们已经长大了,但他们依然可以在自己如今喜欢的品牌里,找回自己的童年记忆。大白兔奶糖也因此成功“破圈”,再次迎来了新的增长。

  可见,不是所有老字号都会被困在时代的封印里。那些跨界联名、试图去读懂年轻人的老字号,正在对外展示出他们的诚意。

  说到底,老字号们在物质资源相对有限的过去,能打响名头传承至今,还是都有真正的功夫在身上的。但正因为这些沉淀下来的实力,反而让他们不再愿意贴近消费者。

  联名一时爽,但一直联名并不会一直有效。联名只是一个即时的手段,让人们短期内再次看到老字号的身影,对他们来说,最需要的是从内部做出改变,放下身段真正创新经营策略,优化管理模式,对产品适当进行更新换代,了解市场需求,也听听消费者的声音。

  大概只有这样,才不会再出现老字号“教育”消费者、口味停留在清朝、难吃就报警等等让人啼笑皆非的负面舆论。

  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怎么样转化,他们对高品质的产品和良心品牌的尊重都是不会改变的。未来,这些老字号们能否重新擦亮自己的招牌,关键节点就在心态调整。

  当老字号们勇敢走出舒适圈,如何把每一步走得踏实有效或许是全中国近千家老品牌共同探索的话题。

  如今能确定的是,短暂的迎合、僵化的模式,都不能让他们逃出历史车轮的无情碾压。留住消费者,靠真材实料,也要靠真心。


金达雅陶瓷:一线品牌金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