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 心无旁骛抓高水平发展为人民谋幸福
时间: 2024-01-21 07:09:05 | 作者: 五轴规格
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方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强调“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我们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强化共识,下定决心、坚定信心,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必须谋发展,没有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多次强调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是基础,经济不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要坚定不移坚持,同时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在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一次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新时代新征程,习从始至终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持之以恒推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宣示了新时代中国人的初心使命,彰显了我们党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坚定决心。
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最可靠基石。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精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进而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全面超越。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白准确地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的任务使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方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精准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要特征和科学内涵,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质要求、战略安排、重大原则、主要路径等重大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的认识上升到了新高度。从发展维度看,必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到2035年才能赶上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从民生维度看,必须要“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就业是民生之本,民利大计,就业是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从世界贡献维度看,必须“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对世界作出较大贡献”书写了亮丽成绩单,据统计测算,我国GDP增量占比世界1%左右,对世界经济稳步的增长贡献率即可达到30%左右,中国式现代化已经是世界发展的引擎和福音。
发展要锚定不平衡不充分短板,扬长补短。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推进高水平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学技术创新能力还不强”。具体来说,当前我们国家发展不平衡突出表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平衡、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不平衡,等等。当前我们国家发展不充分突出表现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不充分、效率发挥不充分、潜力释放不充分、有效供给不充分、动力转换不充分、制度创新不充分等等方面。比如,市场准入还存在不必要不公平限制,一些“僵尸企业”该退不退,地方保护问题时有存在。此外,我国还有部分核心产业依然面临“缺芯少魂”的窘境,产品依赖进口,核心技术被“卡脖子”受制于人,信息安全存在一定隐患。习强调,“要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研究提出处理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
发展要注重统筹内外优化环境,趋利避害。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我们国家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有可能发生。”习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强调:“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既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又从全球经济联系中进行谋划,重视提高在全世界配置资源的能力。”习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也指出:“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热情参加全球经济治理,同时坚决维护我们国家发展利益,积极防范各种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只有精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不断夯实中国自身发展根基的同时,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对标世界一流营造出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中国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高水平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发展必须深化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自觉按经济规律办事。习经济思想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原理,指导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形成的重大原创性理论成果,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总结升华的集大成最新成果,是我们深化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最好“教科书”。习经济思想深入把握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核心目标、重点任务,强调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深刻回答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历史之问,推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书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崭新篇章,为中国经济攻坚克难、行稳致远开辟宽广道路。深入学习贯彻习经济思想,深化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政治要求。习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机制,打破行业垄断、进入壁垒、地方保护,增强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和调整能力,提升公司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竞争力。我们按经济规律办事,最根本的是要处理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关系,避免政府包打天下;最关键的是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避免把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单一目标多重化,避免把持久战打成突击战、把攻坚战打成消耗战。
发展必须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汇聚磅礴伟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一定要从始至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群众真实的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一定要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的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 伟业需要伟力推动,伟力保障伟业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发挥好先进政党号召力、创新理论引领力、科技第一生产力、干部政治执行力、人民群众创造力、对外交往亲和力。当前重要的是激发领导干部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着重调动各地各部门积极性。2022年7月29日,习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特别罕见地再次强调“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问题,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各级领导班子要以饱满精神情况开展工作,领导干部要敢为善为。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预期目标”。
发展必须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方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关键在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突出把好政治关、廉洁关。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增强干部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下一篇:我国光纤光缆十大品牌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