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9号线持刀伤人案再次引发入站安检措施的争议

时间: 2024-02-15 05:50:07 |   作者: 开云网页版官方入口

  自从2017年10月10日起,广州地铁开始分批在各站点设置X光机、金属探测门和液体检测仪,

  12月6日,微信公众号“广州招聘网”发表了一则广州地铁安检员的招聘广告,要求应聘者是“非广州市户口”,身份证上显示“广州”字样都不能安排面试。

  这让不少广州网友都感到愕然,广州地铁安检员的薪酬都是来自广州纳税人,这个岗位的招聘不优先照顾本地人就算了,为什么还要把广州人拒之门外呢?

  因此,我们联系了广州地铁的有关人员来了解,对方回复说:“目前我们不难发现到的情况是,安检单位自身没在这样的平台(广州招聘网)上进行招聘,安检员队伍中广州户口和非广州户口都有,这篇推文已经下架,安检单位正在跟进后续情况。”

  不过,我们在另一个招聘类公众号中,却依然看到了一模一样的招聘文案。那究竟招聘文案到底是谁发出的,我们就暂时不得而知了。

  据了解,广州地铁的安检员,并不是地铁公司的直属员工,而是由外包公司所招聘和管理的。

  有曾经做过安检员的网友透露,广州地铁安检员的应聘与入职要求并不高。安检员上岗前一般会去基地进行“半军事化”训练三天,培训期间会简单教检验测试仪器怎么样去使用,或者发些理论文件,背答案,通过考试就可以上岗。

  而入职门槛低,使得安检员职业素养参差不齐的问题较为突出。2019年12月,一名地铁安检员在车厢用手机女乘客裙底;2021年5月,有网友又爆出广州地铁安检员在上班期间,将X光扫描器显示的乘客隐私物品发到聊天群吐槽。

  另一事件则更为严重——12月9日,广州地铁9号线发生一宗持刀伤人事件。网传视频显示,两名男子在地铁车厢发生肢体冲突,黑衣男子手持刀具与一白衣男子扭打,车厢内血迹斑斑,旁边有小孩哭喊“爸爸”。

  12月10日,警方通报案情,刘某(男,19岁)因被张某(男,48岁)的小孩在车厢内嬉戏期间撞到,与张某产生口角冲突,后持贴身携带的小刀对张某进行伤害。案件发生后,张某被送往医院治疗,经法医初步鉴定为轻伤,而刘某被警方予以刑事拘留。

  “广州地铁”官方账号转发公安通报时回应,该名男子持的小刀,刀刃长6.5厘米,塑料刀柄,是非管制类刀具。

  我们搜查资料后发现,“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禁止乘客携带的物品目录”中提到的管制刀具包括:

  以及属于《管制刀具认定标准》规定的管制刀具范围的陶瓷类和各类武术、工艺、礼品等刀具。

  另外,根据反恐怖防范管理有关法律法规,非管制类的生活、生产类刀器具:凡刀刃部分在15厘米以上的水果刀、餐刀、剪刀、工艺刀、工具刀、陶瓷刀等,以及刀刃部分超过20厘米的菜刀,都不允许带进地铁站。

  广州地铁有关负责人接受央广网采访时也说道:“此次涉案刀具是一把小刀,不在地铁安检管制范围内,管制标准是全国统一的。”

  亦有网友认为:“关于小刀能不能上地铁,自己觉得在地铁规定的范围以内是问题不大的,有心之恶人徒手也能制造伤人事件……”

  去年11月,一男子贴身携带100毫升的强酸性溶液进入广州地铁一号线,在乘车过程中意外泄漏至车厢地板。不幸的是,一名13岁男孩被硫酸滑倒,随后衣服被腐蚀,身体出现大面积灼伤,被送院救治,需要做植皮手术。

  不少 网友认为:“地铁安检只能防君子,不能防小人。如果真的要防,除非做到高铁飞机安检那样的程度,要么就干脆别设了。”

  还有网友指出,现在广州地铁的安检已经很严,如果只是不断收紧,到最后会不会什么都不能带?

  但是,亦有网友担心:“如果不安检,岂不是会让别有用心之人更加肆无忌惮?”

  还有网友认为,对于而言,挤在安检口的乘客,更容易成为被袭击的目标。

  “永远满足不了所有人。有恶意的人,用圆珠笔也能刺伤人,到时候什么都管控,又会有人吐槽,不人性化,什么都管。”有网友点出了如今地铁安检面临的两难问题。

  但实际上,地铁进站实施安检制度在全世界内并不普遍,中国台北的捷运和香港地铁亦无实行安检制度。而像伦敦、纽约和日本等地铁发达的城市,地铁建设得更早,但亦从未实行过安检制度。

  即便是纽约遭受过9·11,其地铁也没有设立安检关卡,纽约大都会交通局只是在地铁站和车厢里,通过循环广播和大量张贴告示,提醒乘客发现任何可疑物品后立即报警。

  1995年的日本东京地铁,更是发生过震惊世界的奥姆真理教成员施放巴林毒气事件,造成13人死亡,6300人受伤。而在2015年,日本新干线岁男性乘客突然在车厢内浇油事件。

  事后虽然有政府官员提议实施安检,但最后只采取了在列车内常设监视摄像机、强化火灾救援设备等措施。

  2017年内,英国亦曾遭遇五次,伦敦警察厅亦只是派出警察在交通站点加强巡逻,同时安装大量的监控摄像头,并无在地铁实施过安检。

  地铁进站安检究竟有没有用?当然有用,但有用不一定就等于一定要实施。正如出门买菜头戴钢盔,肯定会降低高空砸物受伤甚至死亡的概率,但应该很少人会这样做。

  首先我们应该权衡付出的代价有多大。根据2017年,广州地铁安检服务项目招标公告显示,耗资约27亿,采购855台安检设备,聘请1.22万安检员。

  1.22万名安检员,按每月工资约3000元再加上医保社保等福利,每年的人力成本恐怕超7个亿。855台安检设备,每台设备按4万元计算,投入成本资金至少是3420万元,这其中不包括设备的维护和更新费用。

  我们未查询到最新的安检成本数据,但随着地铁站点的增多,以及2017年以前物价上升的影响,相信这一个数字只会有增无减。

  地铁作为大众交通工具,很大部分依靠财政补贴。安检这一笔账,某些特定的程度给地铁运营带来不小的负担,最后也会落到纳税人头上。

  除此之外,安检降低了市民的出行效率。地铁作为一种能准时准点运营的公共交通工具,快捷便利是其优势,而安检却恰恰与高出行效率背道相驰。尤其是对于拿着大件行李的市民而言,每次安检都十分费劲。

  再次是,如果我们把这些成本放在别的措施上,对于市民安全的提升会不会有更大帮助呢?

  翻看本次广州地铁车厢中伤人事件的视频,两人的冲突是逐步升级的,直至双方扭打甚至其中一方拔出刀来,打得身上血迹斑斑,才有一名身穿乘务员制服的工作人员赶到,并有些不知所措,直至在伤者的提醒下将小孩带离现场,但期间两名男子仍在激烈对抗……

  如果有足够的监控看到冲突事件的发生,而受过良好训练的安保人员能及时赶赴现场制止,是不是能更快地平息事件呢?

  保障广州地铁的公共安全,实施入站安检恐怕未必是唯一且最优解。所以,广州的人大代表们,是不是应该更好地发挥为市民代议的作用,用更科学的方法和更容易量化的指标,好好地检讨一下这项措施的投入产出比,让纳税人的钱可以更好地花在实处呢?


金达雅陶瓷:一线品牌金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