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武春虎 推动一线工人由“工”变“匠”

时间: 2024-02-03 08:17:57 |   作者: 开云网络入口

  “我希望国家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充分的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凌云股份中央研究院项目工程部试制班工段长武春虎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专业素养靠的是苦练基本功,不怕苦、不怕累,努力钻研本职工作,一点一滴积累而来。”武春虎是一名技工,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学徒工,一步步成长为产品试制调试的专业能手。

  “我1974年4月出生在涞源县凌云厂,1992年6月结束了两年的技校理论课程,开始了第3年的技校回厂实习,从那时起开始接触机械设备,并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大修钳工班工作的5年时间里,我苦练钳工基本功,在师傅的细心教导下,我学习了钳工技能与机械加工知识,为以后的模具制造与修理奠定了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1997年,我被调到模具钳工班,进入全新的工作领域。遇上问题时,我积极向老师傅请教。下班后,我认真学习模具制造与装配的相关理论知识,提升个人的理论水平,并将师傅传授的技能和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武春虎对记者讲述着自己的成长经历。

  工作中,武春虎不断摸索与总结工作经验,提高技能水平。参加工作近三十年,武春虎亲历了凌云辊压产品从无到有、由有到优的全过程,见证了凌云产品的转型升级,以及凌云市场的不断拓展。

  “1993年凌云从涞源县搬迁至涿州市,一步步成长为全国百家优秀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优秀集团供应商,这里有所有凌云人的付出与努力。2003年到2015年是凌云股份上市后开拓市场的关键时期,全厂上下一条心、一股劲,咬住目标埋头苦干、实干巧干,不断拓展‘四门两盖’、保险杠、防撞梁等产品门类。”武春虎说。

  面对公司新能源产品这一全新领域,武春虎努力找出产品不合格率较高的原因,根据真实的情况提出制定整改方案,并加以实施,快速提升了工件质量。重点优化了电池盒焊道的打磨工艺,制作了专用的打磨工具,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并降低了辅材使用量。该工艺目前已应用到制造分公司电池盒生产线上,并在公司得到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我经常对工友说,汽车行业对品质的要求慢慢的升高,如果不抓紧学习,提升能力,研制出更好的产品,我们终将会成为时代的弃儿。”武春虎说。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武春虎建议,为一线产业工人铺就成才之路,推动一线产业工人由“工”变“匠”。他建议,提高一线产业工人待遇水平。对标技术职称,提高技能职称含金量,配套薪酬和福利政策,提升一线产业工人的自我认可和社会认可度。提高小工种技能认定等级,畅通一线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例如:辊压成型专业在汽车产业链中属于重要工种,但技能等级认定最高级别为技师,后续无相应职业发展通道支撑,不利于技能人员发展。

  同时,推动产教融合,加强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动,引进先进教育模式,推动高技能人才与技能院校教师交叉任职,发挥高技能人才示范引领作用,提升技能院校办学质量,培育先进制造业紧缺人才,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升级贡献力量。

  武春虎还建议,发挥企业科学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鼓励校企合作攻克“卡脖子”技术。建立完整工业公司高技能人才能力提升、激励保障、校企合作、交流论坛等支持政策,满足高技能人才新时代发展需要,形成全社会尊重技能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

  扎根基层一线近三十年,从“操作工”成长为“带头人”,武春虎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作出了榜样。采访得知,武春虎有一个习惯——记工作笔记。“这可能是个笨方法,但却最管用,作为一名工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观察细节,总结规律。”武春虎说。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具备极其重大作用。而成长为高技能人才更离不开劳动者自身的努力。学习才能长知识、苦练才能精技术、创新才能求突破,相信会有更多技能工人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水平发展贡献智慧力量、提供有力支撑。


金达雅陶瓷:一线品牌金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