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家千万年纪已54岁的梁实为什么还要继续参加第25次高考

时间: 2024-02-07 21:45:35 |   作者: 立式

  据四川新闻报道,2021年四川的高考报名人数达到了69.8万人,成都报考人数7万余人。而四川考生最大年龄是上个世纪50年代出生的梁实,已经54岁的他,这已经是第25次高考了。

  说起来,梁实是个身家千万的老板,然而他却每年都准时出现在高考考场上。由于他屡考不中,还被四川人群嘲为“中国第一铁脑壳”“高考”等名号。那么,面对诸多嘲讽,早已实现财务自由的梁实,为何还坚持要继续参加高考呢?

  1967年,梁实出生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文宫镇(那时候属于乐山市)一户教师之家,他的父母都是镇上的老师。在5个兄妹中,他排第四。

  有意思的是,虽然是老师的孩子,可不知为何,5个孩子却没有一个考上大学,这也让父母颇感失望。梁实从小就很孝顺,为了不让父母有遗憾,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考上大学,以打破家里没人读大学的纪录,也好让父母感到高兴。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1983年,梁实在文宫中学迎来了他人生第一次高考。然而悲哀的是,成绩普通的他,却连预考都没能过,因此就没有资格考大学。

  也许现在不少人对预考感到陌生,不能理解这是什么。其实在80年代,由于国家各方面条件还比较落后,因此高考作为国考,还没办法实现全国所有高考生统一考试。所以就会先在各区进行一次预考,从中淘汰掉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然后再让那么通过预考的学生参加高考。

  梁实虽然对大学习向往之,但显然他在学习上资质平庸。所以他第一次高考,连高考的考场都没能进去就夭折了。

  但梁实却不服气,他觉得他只要再刻苦一年,应该还是有希望的,所以他选择了复读。谁知次年高考他依然无缘。而他却越挫越勇,又坚持复读了一年,可惜仍然没能考上大学。

  接连考了3次高考,梁实的父母也对他失去了信心。在他们的劝说下,梁实被送到乐山轧辊厂技校学去学手艺,但是当梁实到学校了解后知道他毕业后也只会被分配到厂里去做技工时,他就主动退学了。

  为了让梁实能自食其力,父母还断绝了他的经济来源,于是倔强的梁实一边给人打零工,一边复习备考。

  对于当时的梁实来说,他特别羡慕大学生。在那个年代,大学生比较稀缺,走到哪里都能获得别人的尊重。除此外,考上大学还包分配工作。这对他这个无业游民来说,只要考上大学,他就能端上铁饭碗了。无疑考大学,能改变他的命运。

  所以,每年高考前夕,梁实不管怎么忙,都一定会到当地教育局招生办去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高考,这已经成了他最重要的事情。可惜接下来的5年高考,他的分数连录取的最低分数线也达不到。不过这样的结局,并没能让他放弃。

  1991年,渴望能端上铁饭碗的梁实,终于通过考试成为了内江一家木材公司的正式工。果然有工作后,说媒的就多了,很快他就和一个叫刘群的姑娘结为了夫妇。

  尽管不用考大学,工作也得到了解决,并且还成了家。可是这些重大的转折也并没能阻挡梁实继续高考的步伐。要说,这一年高考考得还十分好,只离最低录取分数差十几分了。这个结果让梁实深受鼓舞,可惜当时高考对年龄和婚姻状况有限制,而梁实的个人情况,已经不具备继续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高考的资格了。

  1992年,梁实虽然不能参加高考,但一心渴望能上大学的他,还是选了成人高考。

  没想到成人高考后,南京林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给他发来了录取通知书。亲属和朋友得知后,都觉得这下他总算能圆大学梦了,所以大家都来祝贺他。

  可是梁实却一点儿也不高兴,他觉得成教文凭不能算是大学文凭,只有通过正规的高考考上一所重点大学才算是真正的大学。所以他压根就没把那一纸录取通知书放在眼里,瞟都没有多瞟一眼,就丢到一边去了。

  不能参加高考,已经让梁实颇感郁闷了,谁知他所在的单位也因为经营不善,倒闭了。才转为正式工不到两年的他,转眼就沦为了下岗工人。

  此时,梁实已经有了个一岁多的儿子,妻子也没有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就成了十分现实的问题。梁实是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他不愿意看到妻儿跟着他受苦,再说也没机会继续参加高考了,所以他把历年的积蓄拿出来,又东拼西凑了一点本钱,然后下海做起了生意。

  后来,华阳胶厂的厂长看他能说会道,非常精明,所以把他挖到厂里去做推销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梁实发现随着房地产业的萌发,建材市场的前景很可观,于是他干脆辞职做起了建材生意。

  果然,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再加上梁实很会结交朋友,因此他的生意越来越兴隆,居然一年就赚了一百多万元。要知道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万元户”就能成为不少人羡慕的对象,而他一年就成了百万富翁,这自然成了当时的传奇人物。

  1998年,随着生意越做越大,梁实又在双流建起了建材加工厂。他负责厂里的生产,他的妻子则负责在门店里销售,两个人配合得天衣无缝,生意也越做越红火。

  那几年里,由于经济阔绰,梁实一方面经营着生意,一方面在外面应酬客户。和许多四川人一样,他也很钟意到茶楼打麻将,顺便在打麻将的过程中谈生意。

  让梁实发生转变,是在2001年。当时国家对社会人士放开了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高考的年龄限制。这个政策让梁实激动不已,于是他兴高采烈地买回来许多高考辅导题,摩拳擦掌准备继续做个追梦人。

  看着梁实每天废寝忘食地复习,刘群非常担忧他会因此耽误了生意,所以就和他推心置腹地说,做生意才是正经事。你这一把年纪了,还去参加高考,这就是不务正业。退一万步说,就算你考上了大学,你又能怎么样呢?梁实安慰刘群说,他一定把生意放在第一位,他的复习都放在工作之余。

  从那以后,梁实就像变了个人一样。除了工作,他再也没有天天靠打麻将消磨时光了。刘群想想,反正也没有影响生意,再说看书总比打麻将好,所以也就慢慢不再说什么了。

  2002年,34岁的梁实在一群高考考生中显得特别突兀。不少人在得知他是考生后,对他免不了窃窃私语。不过由于与上一次高考隔了太久,在这段时期他又就没有摸过笔,所以答题的时候,他写得特别不顺手。到交卷的时候,他还有不少题没有做。

  这一次,梁实的高考成绩是370分。尽管他做得不多,但他看到他的正确率很高,心里又升起了希望。此后,梁实又参加过几次高考,可是每次都只考了300多分。

  转眼到了2010年,梁实已经参加了14次高考。43岁的他因为不断参加高考受到了媒体的关注。经媒体的报道后,许多人对他数十年执着高考的故事所吸引,一时不仅各地记者纷至沓来,网民们也都对他议论颇多。在一片议论声中,他得了许多外号,比如“中国第一铁脑壳”“高考”等。

  虽然舆论越来越热烈,可是梁实并没有受一定的影响,他依然每年都把参加高考当作他最重要的一件事。只可惜这么多年来,他的高考成绩始终停留在300多分,因此还有人戏称他为“梁三百”。

  这些议论并没影响到梁实做生意,反而因为名气很大,生意越做越好。现在的梁实,已经是身家千万的人了。

  梁实为了寻求突破,他曾去报过高考辅导班。不过他很快就发现,要让他安安静在那里几个小时,不停刷题,他已经非常困难办到了。

  最后,他还是拿着复习资料去了茶楼。他喜欢茶楼的氛围,轻松愉快。他想复习就找个安静的角落叫上一杯茶,复习累了,他就找人聊聊天,他觉得这样过得很充实。

  后来,梁实也曾打破自己的纪录,考出了453分的成绩,这已达到了二本的分数线。但梁实一心想读四川大学数学系,所以他对此并不感到惊喜。

  如今又到了2021年,看到四川新闻报道说,梁实参加了第25次高考。再看看梁实已经54岁了,和青年人相比,他的劣势越来越明显。一方面本来基础没打牢,再加上年纪大了,记忆力和思维肯定都不如年轻人,我感觉他和他的梦想距离越来越远。

  不过,对于衣食无忧的梁实来说,高考显然已经成了他的一种爱好。正如有人就喜欢解数学题一样,梁实显然很喜欢高考的感觉,这才是他乐此不疲的动力根源。

  反正也不影响社会,那么高考这事,只要梁实愿意,谁也管不着。毕竟能培养点爱好出来多不容易。再说能把一个爱好坚持这么多年,梁实其实也很了不起了。


金达雅陶瓷:一线品牌金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