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翻译忆 为现场同声传译俄语电影

时间: 2023-12-06 15:12:56 |   作者: 五轴规格

  “文革”之前,在常常为同志放映一些俄语“内部参阅片”,有《雁南飞》、《第四十一个》、《一个人的遭受》等。小平同志、彭真同志、陈老总等常往观看。片子由“中办”的俄语组、外交部教育司翻译处俄文组以及其他一些单位的几位高翻现场同声传译。领导曾多次让我去“实地”学习。

  记住有位高翻翻得特棒,每句对白都不落下,并且翻得有板有眼。有一次,画面上呈现一对青年男女坐在公园的椅子上相偎耳语,他当场居然也“整”出好几句“对白”来,逗得“中办”主任捧腹大笑,他打趣地说:“好嘛!你这位高翻的本事好大哟!连人家小青年搞对象说的悄悄话你都能听得出来,并且还听得那么真!要得!”

  有一次,我向这位高翻请教怎么样进步俄语的听力。他说,他当年学俄语有个挺“赖”的方法。那仍是在上世纪的40年代,在哈尔滨的公园里,每逢夜幕降临,其时只要十几岁的他,常常躲在椅子后边,“偷听”“白俄”老头、老太太闲谈。

  20多年后,这位长辈到苏联拜访,使馆领导让我陪他。有一次,我回忆起当年在学习翻译俄语电影的情形,很感谢他对我这个“后学”的鼓舞和点拨。他说,给领导同志翻译俄语电影,在我国已经有好几十年的前史了。早在延安时期,师哲同志就给毛主席翻过《列宁在十月》等片子。1949年末至1950年头,毛主席第一次拜访苏联时,由于停留的时刻比较久,长达两三个月,空闲时他在莫斯科近郊的巴拉维哈国宾别墅调看了苏联电影材料库里简直悉数传记片,写彼得大帝的,写拿破仑的,写库图佐夫的……主席看得津津乐道,常与随行人员议论影片中的情节,有时还开开打趣。有一次,在宾馆用餐时,主席吃着吃着,忽然用手指着坐在斜对面的我方一名保镳说:“我看,他有点像拿破仑!”其时,影片由师哲同志翻译,正在莫斯科学习戏曲的孙维世同志也常常去帮助。(世界知识 李景贤)


金达雅陶瓷:一线品牌金牌品质